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走访大调研中,部分员工反映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总结学院近年来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学院积极推进“四个回归”,强化学风建设,着力构建“本科教学为主体,以支部考学、群团促学、导师督学、班助领学”的“四学一体”学风建设新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支部考学,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作用。公司5个员工党支部会利用“三会一课”加强对员工党员的学风教育,提高员工党员学风建设的思想认识和站位,为推动优良学风形成做出应有努力。为进一步发挥员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员工公寓党支部每年会组织新生参加《员工手册》相关知识测试。从试题命制到试卷批阅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守考试纪律,切实让新生深入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适应老员工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群团促学,发挥群团组织纽带的力量。发挥群体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纽带作用,主要是通过员工干部来实现。老员工干部群体是由班级干部、团学干部、党群社团干部等组成,其在学风建设中扮演积极参与者、示范引领者、沟通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在学院学风建设过程中,班干尤其是班级学习委员严格执行考勤制,每班每节课都需填写班级考勤表,记录实到人数,纪律程度及其他违规问题,并交予当堂老师签名。晚自习期间,也落实专人学风巡查制度,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班级辅导员沟通交流,切实提高学院学风建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导师督学,发挥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本科生导师制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必要举措,是推进优良学风形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学院制定印发《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各专业导师结合自身专业学习方向与特长,积极鼓励同学充分利用导师制平台,积极与导师合作,共同参与相关科技创新大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物理学2017级员工胡琴芳同学曾在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中,提及自己的导师江贵生教授,她描述到:“从简单的通知小组成员开会并做会议记录到参与论文的研究讨论以及比赛和组织活动,两年来虽也没做出什么成就,但我也明显感觉到我比以前要优秀一点,而我在大学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教导”。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业务以及育人优势,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班助领学,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效益。每年新生开学之际,学院给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助理(班助)。班助由大三年级中品学兼优的员工担任,班助承担部分班级管理事务,帮助新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疑惑,传递榜样力量,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他们也负责及时反映新生动态,架起学院、老师与员工间沟通的桥梁。班助制度的建立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新生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端正其学风与生活作风,也使学院各级员工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在立足于“四学一体”学风体系的基础上,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始终强调以学风带动考风,以考风作为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学院还针对对日常学风巡查过程中出现的累计旷课达10节及其以上的同学,始终坚持从严抓学风的工作原则,依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同时针对违规员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员工“知其行,明其理”,吸取教训,完善自我,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学风建设是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推进“四个回归”,着力构建良好学风,引导员工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切实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融于学风建设全过程中,倾心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陈秋生)